首页 > 科教文化 > 文化
English
中国杂技
2004-05-28 09:30


                               
                                    中华最古老的表演艺术

  杂技,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它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床及吊架等器械”。
  把身体技巧作为杂技艺术的核心,无疑是正确的,跳和平衡动作,实际也是身体技巧的应用。但是杂技,特别是历史极为悠久的中华杂技,它所包括的内容远远不止于身体技巧,而该书说“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球、桶等器械”,也不能概括中华杂技历史情况。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就有了踩着三米多高的高跷,抛掷着7把短剑的高超技艺。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汉朝,保存在地下的丰富多姿的画像砖、画像石上,就有许多汉代中国人表演的杂技节目,这里面不只有飞剑、跳丸、耍瓶的手技,也早就有借助长竿、球、桶、鼓车和飞驰的骏马的节目。高空拿顶至今在现代杂技舞台上表演着。山东省沂南县汉墓出土的“杂技百戏图”,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杂技、马戏演出的盛况。

                     
                            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

     中华杂技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火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而火药的最初使用却不是作为武器,而是作为人们娱乐的杂技表演的音响与烟火效果的。三国时代的大发明家马钧在机械方面的不少创造发明,也都是为宫廷杂技百戏演出装置道具而设计的。中国的杂技艺术甚至对外国科学家的发明产生过启迪心智的作用。根据李约瑟教授的记叙,法国科学家孟高尔费(1740年~1810年)在发明降落伞前,就是由朋友介绍了东亚杂技演员运用雨伞作“走索”表演的防护道具而受到启示的。运用雨伞作“走索”的防护道具是中国杂技演员的发明,至今在“走钢丝”中仍被使用着。
  杂技艺术自古就是吸收异域文明的舞台,早在汉代,远至东罗马帝国和天竺国的杂技艺人,就到中原表演,而中国杂技和乐舞更是盛唐时代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西渐东传的重要文化内容,当时古天竺国幻术极为发达,由僧人和艺人传来的技艺也丰富了中国的杂技艺术。据日本坂本种芳的《奇术的世界》一书记载,中国的杂技与幻术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七年( 公元729年)传过去的,当时在日本朝廷宫宴时演出的节目就有吞刀、吐火、植树、走索等。也有人说传去的时间还要提前。从日本正仓院珍藏的唐代艺术文物上,亦可得物证。其中有一唐代漆绘弓,背上描绘了生动而复杂的唐代乐舞杂技形象,竿戏即有两种,女子载竿,四小儿攀缘架上;男子载竿,三个攀缘,顶端还有女童端坐盘中,下有吹笛、弹琵琵等多人伴奏,日本保存的《信西古乐人道图》又称《唐舞绘》更保留了许多唐代乐舞和杂技的生动形象,它既是杂技乐舞艺术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日 人体文化互滋互润的物征。其中的“四人叠立”和“载竿图”显示的顶技与戴竿技艺,“吐火”和“弄玉”都显示了中国杂技的水平。今天看来也是极有特色的“入壶舞”则是中国幻术中神奇的“遁术”之一“缸遁”,这种把幻术和柔术结合在一起的极富技艺性表演,正是中国杂技的突出特色之一。在近世传统艺术中,杂技艺术是走向世界最早的项目,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戏法大师朱莲奎就带领杂技班子远渡重洋在纽约献艺, 他把三国时(公元220年-280年)左慈曾在东汉王朝的权臣曹操面前表演的“堂下钓鱼”,传授给美国魔术家维廉·罗宾逊。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杂技艺术更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使者。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组建国家杂技团的事情,1950年10月中央文化部聘请罗瑞卿、廖承志、田汉、李伯钊等七人组成筹备杂技团工作组,这七人中有战功卓越的将军,有资深的戏剧家、导演和文化交流的领导人,由此可见国家对此事的重视。当时从上海、天津、北京、武汉征集了一批优秀杂技节目邀集知名艺人来北京会试。从中挑选了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杂技节目, 在李伯钊、周巍峙等新文艺干部直接指导下, 经过一个月的集训, 编排出了新中国第一台杂技晚会。这些节目有:“钻地圈”、“耍花坛”、“车技”、“古彩戏法”、“手技”、“抖空竹”、“顶碗”、“耍花盘”(后称“转碟”)、“飞杠”、“大武术”等。这些传统杂技节目经过初步整理,在服装道具、音乐伴奏上都作了初步加工,使之面貌一新。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汇报演出,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肯定和鼓励,并当场决定由这批艺人组成一个团体,出访苏联和欧洲各国。周恩来总理命名该团为中华杂技团,1953年正式建团,改称中国杂技团。
  中国杂技团成立后,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祝愿和浓厚情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出访了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芬兰、丹麦、瑞典、奥地利等十四个国家,通过这些负载着中华古老文明的杂技节目,使这些国家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乐观、文明的人民,中国是热爱和平,与各国人民友好共处的国家。
  新中国的杂技演员,从他们第一次出国演出,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和平友谊的使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杂技演员足迹遍世界,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留下了他们的艺术风彩,甚至当时一些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也都欢迎中国杂技团的演出,并在他们的艺术表演中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加速了与这些国家友好交往的进程。1957年,战士杂技团访问黎巴嫩、突尼斯、摩洛哥、加纳四个当时尚未建交的国家。到达加纳,正值加纳国庆。中国杂技演员积极参加国庆游行,把锣鼓敲得震天响,与加纳人民一道载歌载舞。国庆宴会上,加纳总理接见了杂技团团长,团长把周恩来的贺信呈上,这位总理十分激动,当场宣读了贺信。

                     
                            国际比赛中的辉煌成果

      中国杂技从1956年开始参加国际比赛并不断获得优异成绩。孙泰的“口技”,金业勤兄妹的“车技”,夏菊花的“顶碗”,乔平海等的“转碟”以及战士杂技团的“板凳游戏”、“爬竿”等分别在华沙国际杂技比赛和世界青年联欢节文艺比赛中获得金质奖章。更多的节目获得银奖、铜奖和其他荣誉。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杂技以更为勇迈、华彩的风姿走向世界,二十年来取得极为辉煌的成绩。
  自1981年12月第一次参加法国巴黎第五届世界“明日”杂技马戏比赛,一鸣惊人,获得了金奖中的首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在其后的数届比赛中,中国杂技演员又连续获得了这项金奖。在第八届(1981年12月)至十二届(1987年1月)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杂技大奖赛中,中国杂技有三个节目获最高奖“金小丑奖”。1985年中国首次进入英国主办的第十届世界杂技锦标赛场,初露锋芒就夺得了四项冠军。1986 年底的第十一届世界杂技锦标赛上,中国杂技演员获得了全部25块金牌中的22块,同时夺得了最高奖“黑湖塔”杯和团体冠军奖杯.独树一帜的中国杂技艺术展示了东方文化的辉煌和神韵,使评论家们共誉中国为世界第一杂技大国。
  九十年代,中国杂技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1990年1月24日至31日第十三届世界“明日”杂技马戏节和第四届“未来杂技节”上,中国福建的方圆、何瑛表演的《单拐倒立》和内蒙古的旭仁花、塔娜、珊丹、托亚表演的《四人高车踢碗》,双双夺得金奖。最为世人轰动的是中国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六岁的小演员小米粒表演的《柔术转毯》,夺得了两个杂技节的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金奖”。
  1993年在摩纳哥第十七届蒙特卡洛世界杂技比赛中,又获得多项奖励,特别是传统节目《双顶碗》更获得了比赛的最高奖——“金小丑奖”。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金奖”做为国际杂技比赛中的最高奖项,中国杂技节目多次获得,这里既有实力雄厚的大型杂技团的节目,如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多人节目《银色畅想--女子抖轿子》,也有一些小团体的个人节目,安徽省安庆市杂技团的青年演员许梅花,就以优美多姿、典雅而超逸绝伦的“柔术滚杯”夺得这一国际杂技比赛的最高奖项。
  中国杂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创造,是她在世界杂坛上获得辉煌成绩的根本原因。
  纵观十多年来在国际上获奖的节目,基本上都是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传统节目,而这些节目又都是经过四十多年加工提炼有所创新的新节目。如五次在国际上获得金奖的《顶碗》,早在汉代“百戏”中就已表演,河南南阳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中,就有“项碗单手倒立”的形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夏菊花在全面继承顶技技巧的基础上,大胆创造了倒立夹碗过头的柔术与顶技结合的新颖技巧,突破了传承千年的古老形式;战士杂技团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顶碗与滚杯结合、双手各捧一摞碗在直径1.5米的圆桌上连翻筋斗的技巧,令人目眩神迷。杭州的王一敏、刘弘俊创造的“双层双飞燕顶碗”的高难技巧和河北省万献惠、万献存姊妹的双顶碗轰动了杂技界……随后上海、广州的杂技演员又花样翻新,“顶碗过高梯”、“高车踢碗”等等创造,不离传统而又刻意求新,在东方人体文化重视柔韧、巧思、筋斗和平衡、力量,极大发挥人体潜能的超越自我的追求中,显示自己的艺术魅力,为祖国和民族争得了荣誉。
  其他节目,如《椅技》、《转碟》、《空竹》、《钻圈》、《流星》、《舞狮》、《皮条》等节目,都是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的节目,一代代杂技艺术家,以毅力、勇气、汗水和超常的智慧,创造出了超常的艺术技巧,正是这一大批独特的高精尖节目,才夺得了国际杂坛的一个个金奖,一时处于垄断的优势。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两点:一是中国杂技艺术是有着悠久而且传统不断的杂技艺术,丰厚的历史积累为其提供了创新的基础;二是中国杂技有她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卓立于世界杂技之林。
  中国杂技艺术自1957年参加国际比赛至1997年四十年间,共获得金奖85项,银奖65项,获奖节目既有传统节目的改革、提高,如:《舞狮》、《钻圈》、《转碟》、《皮条》、《空竹》、《柔术》、《蹬技》、《手技》、《水流星》、《顶碗》、《小武术》、《对传花坛》、《对手转毯》、《秋千》等;也有吸收外来技巧与姐妹技艺而新创造的气势磅礴的大型节目,如前面所提到的吸收体操与现代舞技巧的《银色畅想--女子抖轿子》和1997年在第11届巴黎世界“未来”杂技节获得金奖、由沈阳杂技团表演的《少林晨练》和同年在第21届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获得金小丑奖、由山东杂技团表演的《集体车技》。其他像《腾空飞杠》、《高车踢碗》、《女子大跳板》等节目,都显示了中华杂技艺术和国际交流中善于向兄弟民族和国家学习的包容精神。获得国际金、银奖的杂技团体,共有60多个,既有大都市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成都和省、自治区与军区的大型杂技团体,也有像聊城地区、万县地区、安庆市、吴桥县等一些小型杂技团体。获奖节目参加者近1000人,在全世界是独树一帜的。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立陶宛共和国代办处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