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立陶宛大使申知非在立主流媒体立陶宛论坛网上发表署名文章《合作共赢是硬道理》 |
2018-09-20 19:39 |
2018年9月20日,驻立陶宛大使申知非在立主流媒体立陶宛论坛网上发表题为《合作共赢是硬道理》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合作共赢是硬道理 最近在立陶宛DELFI网站看到Mantas Macikas先生《在中国投资的名义下牺牲国家安全》一文。这纯粹是一个伪命题,他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可能出于对中国的不了解,更可能出于不合时宜的冷战思维。文章歪曲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毫无理由地指责中国投资危及立国家安全。作为中国大使,我有责任让广大的立陶宛朋友了解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 和平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目标 中国文化崇尚“以和为贵”,中国人民近代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使人民丰衣足食。中国愿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也愿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中国不搞侵略扩张,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与任何国家的双边关系都不针对第三国,就如中立友好关系也绝不会损害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一样。 · 合作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价值 2000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是贯穿东西方的商贸文化友谊交流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传承了丝路精神,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通过平等、协商、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赢的格局。Macikas先生说“允许中国参与克莱佩达港建设是短视的”,我要说,拒绝中国投资,拒绝合作共赢才是短视的。“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追求中方单一经济利益,更不是像个别人说的“经济霸权”、“新殖民主义”或者“债务陷井”,“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字都是鲜活的例证。 · 开放包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本质特征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倡议,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容,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进程,不是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都欢迎。我也希望其他人不要以意识形态为界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看不到“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 “一带一路”五年来推动的中欧务实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欧之间也成功拓展了新型合作模式。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0000班次,连接了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欧洲12个国家的34座城市,有力地推动了中欧经贸合作。物流陆路运输成本下降5%,通关速度提高30%,对欧盟整体国际贸易的贡献率超过6%。5年来,中欧企业成功开展了“一带一路”项目的“第三方合作”,德国西门子、瑞士ABB集团、法国电力等著名企业与中资企业的合作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筹建的亚投行吸引了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的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园区合作项目中白工业园吸引了包括立陶宛在内的多家欧洲企业入驻。中欧“一带一路”合作不乏成功的范例。 · “一带一路”合作为立陶宛带来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立合作也随之进入了新境界,为两国带来了不少实质性的互利双赢合作成果。中国重视立方扩大农产品对华出口的诉求,2016年和2017年,中立先后签署水产品、乳制品和牛肉对华出口协定;立陶宛对华出口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增长了17%和56%;“一带一路”注重与立陶宛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对接,积极支持将金融科技列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16+1”合作),支持立陶宛成立16+1金融科技协调中心,主办16+1金融科技高级别论坛。 · 中国在立投资不应被妖魔化 Macikas先生对中国企业希望参与克莱佩达港口合作提出质疑,事实上,新建和升级克莱佩达港口是立陶宛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企业希望借助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货物供给优势,在共商共建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港口建设,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一定会遵循欧盟相关政策、法律以及项目所在国的制度,所有的合作都是透明的、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中国在立投资不应被抹黑,要排除保护主义倾向干扰,更要避免以“冷战”视角看待中国投资。 中欧关系不是“零和游戏”,而是“竞合关系”,我们可以在良性竞争中不断寻找合作机会,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