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办处新闻
English
驻立陶宛大使申知非在立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2021-06-17 19:59

   2021年6月17日,驻立陶宛大使申知非在立主流媒体《立陶宛晨报》发表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中国驻立陶宛大使 申知非  

           

  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需要联系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大背景。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有过辉煌,也经历过苦难。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掠夺下一度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历史课题。中国国歌里有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尝试了人类几乎所有的政治模式,包括君主立宪、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是中国共产党承担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重任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共和国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作出的庄严承诺,言必信、行必果,一路走来从未改变。习近平主席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自成立之日起,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政府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拥护的事、赞成的事、高兴的事、答应的事,中国政府坚决去做、主动去做。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反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得中国人民的支持与赞誉。多年来,很多西方研究机构的独立民调结果都一致显示,中国政党和政府在本国民众中的支持率和满意度超过90%,在世界各国政党中始终高居榜首。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与前苏联模式完全不同的制度设计,是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基础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是深得中国人民认同的发展道路。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我们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科技成果。我们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形成了4亿以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体系。14亿中国人摆脱贫困、加快走向现代化,这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国为世界进步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迈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目标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一直强调要有世界眼光、全球视野,以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致力于为世界谋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是一个大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之路,绝不延续“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作为曾经饱受侵略扩张之苦的国家,中国深知和平的宝贵。因此,中国从一开始就决定摈弃传统大国走过的老路,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从未主动挑起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并成为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进宪法的国家。中国在掌握了核武器后立即承诺绝不率先使用核威胁;在发展起来后公开承诺绝不称霸、永不称霸。中国是世界上边界最长、邻国最多、历史纠葛最复杂的国家,但我们坚持通过和平谈判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完成了划界勘界。对于仍然存在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我们已承诺继续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的外交辞典里从来没有“胁迫”、“霸凌”这样的词汇。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国,中国坚持与各国和平共处,坚持不称霸、不扩张、不胁迫,无疑是对世界战略稳定的重大贡献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中国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绝不以制度和意识形态划分“地缘政治”对抗。中国始终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坚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谋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从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国际社会可靠的合作伙伴。同时,中国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自主选择,决不搞什么制度输出和制度竞争,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更反对以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界将正常经贸合作政治化,“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游戏面对贸易保护主义逆流,中国连续三年举办进口博览会,让各国分享中国机遇。我们致力于以更短的负面清单、更好的营商环境、更高标准的制度型开放,向世界敞开中国市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7年多来,与伙伴国贸易总额超过7.8万亿美元,直接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世界银行报告认为,到2030年,“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已连续10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2008年以来,中国吸收了最不发达国家25%的出口,是G20成员中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金额最大的国家,为缩小南北差距作出了切实努力。  

  以中欧、中立关系为例,过去几十年来,中欧、中立总体保持合作态势,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红利。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西方大国都来自欧洲。1975年,中国与欧盟正式建交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债危机暴发后,中国坚定支持欧元区应对危机。2020年,中欧分别是对方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班列开行10年,单月开行已达到千列以上,疫情期间更成为各国携手抗疫、共促复苏的生命通道。上世纪90年代立陶宛独立之初,中国政府迅速给予外交承认并与立陶宛建交,双方经贸、科技、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只要中欧、中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完全可以超越国家间的制度差异,谋求互利合作,造福于人民尽管围绕中欧关系定位的讨论看法不一,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始终认为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大方向和主基调,始终将欧方视为伙伴而非对手愿同欧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拓展全方位合作,为中欧人民的福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坚持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之路,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和公平公正,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  

  1956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就率先提出后来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来,中国积极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的权威和应有作用;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坚定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们从不搞针对特定国家的小圈子,从不在联合国授权外搞单边行动。中方认为,真正的多边主义,离不开联合国,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离不开国际法,要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而不是几个或部分国家制定的规则基础上的国际秩序。作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迄今已加入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我们从不退群毁约,也不要求别国选边站队,更从不拖欠联合国等任何国际组织会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中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行动派”,已经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与维和摊款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常任理事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中国总体关税水平已降至7.5%以下,低于绝大多数国家。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公平公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中国积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昭示,我们同属一个地球村,共有赖以生存的一个家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  

  --中国倡导并支持公共卫生国际合作,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我们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质,迄今已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中国率先承诺疫苗是全球公共产品,已向全球提供3亿剂支持世卫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发挥作用,反对把疫苗政治化,反对搞疫苗民族主义,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防疫能力。在不久前举行的全球健康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围绕资金援助、疫苗提供、疫苗合作生产、知识产权豁免等提出新的五大举措,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强大助力。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全球环境治理。中方坚持维护巴黎协定的权威性、有效性2020年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中国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将严控煤电项目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今年10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我们长期的奋斗、创造和积累,来自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成功实践。当然,自信不是自满。我们清醒认识到,目前中国人均GDP才刚过1万美元,排在世界60多位,仅相当于立陶宛的一半。在前进道路上,中国还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首要任务仍然是集中力量发展自己,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无论是加强党的建设,还是促进改革发展,都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我们正视挑战、直面问题,坚持不懈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当代中国发展的生机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立陶宛共和国代办处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