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中国西藏
English
文学艺术
2004-05-27 19:44


史诗《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也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在藏族地区,格萨尔被传说为“岭”国的国王。史诗以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塑造了以格萨尔为首的众多英雄形象。长期以来,《格萨尔王传》主要以艺人说唱的方式流传,拉萨、日喀则和四川省德格地区有少数部卷的刻版,世家或民家保存有若干手抄本,民间还借用雕刻、绘图、壁画、木刻、绣像、歌舞、戏剧等形式复现格萨尔故事和形象。西藏自治区设有《格萨尔王传》的专门研究机构,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1979年以来,共收集不同目录的说唱版本180多个,木刻本、油印本55种,录制艺人说唱录音70部,磁带3000多盘;整理出的目录,有首部7部,18大宗,149小宗,共174部;发现民间传说的格萨尔遗址多处,格萨尔民间故事30多条。预计可整理出书80部,约100万诗行,计1500万字。目前,已出版《天岭卜筮》、《英雄诞生》、《赛马称王》、《门岭之战》、《打开阿里金窟》、《达色施财》等20余部。

藏戏  是一种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相传在十五世纪初由僧人汤东杰布所创。后来,得到五世达赖喇嘛的扶植,定期举办哲蚌寺藏戏节。在表演上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舞、韵、技、艺相结合的一套程式。演员头戴白色面具,身穿白色藏装,右手持“达塔”(五彩丝带所装饰的箭),以表示吉祥和纯洁。藏戏有《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瓦桑姆》、《苏吉尼玛》、《朗萨雯波》、《白玛文巴》、《顿月顿珠》、《赤美滚登》八大传统剧目,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历史传记、民间故事和佛经故事。歌舞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西藏向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西藏民间音乐和舞蹈往往结合在一起,旋律优美,有的动作轻盈舒缓,有的动作粗犷、奔放,风崐格独特,是中国民族歌舞园地里一朵绚丽多采的奇葩。西藏民间歌舞种类繁多。其中,有圆圈歌舞(顿足为节、连臂踏歌)、踢踏舞(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变化)、宫廷歌舞即大歌(颂歌)。还有圆润舒展的弦子舞、金铃银鼓相伴的热巴舞、后藏大鼓舞和前藏腰鼓舞等。美术 历代优秀的民间画师和石匠,创作了大量精湛艺术作品。西藏的传统美术,从形式和材料上可分为如下几种: ——壁画。构成各寺院、宫殿的艺术画廊,题材广泛,除佛和佛教图案外,既有对劳动生产、建筑场面、战争、狩猎、歌舞奏乐、民族体育、佛事活动的真实描绘,也有对天堂、地狱、众神百怪的纵意想象。 ——塑像。可用金属、泥石、木料和糌粑、酥油、贝壳等各种质料塑造各种佛、法王、金刚、度母像。 ——唐卡。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画轴。山南昌珠寺存有一幅用珍珠镶嵌的唐卡。 ——雕刻。石雕和浮雕多见于崖壁、经板、玛尼石片、骨器、铁器、法器和古建筑物上,既有比较拘谨的宫廷雕刻,也有自由豪放、单纯粗犷的民间雕刻。多随形构图,因材施刀,刀法刚健有力而又轻快自如。 ——面具艺术。有人神面具和动物面具,有藏戏面具、宗教舞蹈“■姆” 面具和民间故事中的人物面具。人物面具着重刻画各类人物表情,以区分其忠正、刻薄、贪心、诙谐;动物面具以鹿、牦牛、羊和鸟类最为多见。 ——工艺美术。民间的建筑、衣装、饰物、家具、工具、日常用品均绘、绣、刻以适当的美术图纹,围裙、壁毯、地毯、银碗、刀鞘、酒壶、马鞍皆有图画花纹和鲜艳的色彩搭配。 ——酥油花。集中在藏历正月十五日拉萨等地的灯节期间制作。寺院和民间皆工于此,预先把酥油和上冰水揉匀,再揉进所需的各种矿物染料,在木板上塑制成花草、楼台、动物、人物和菩萨。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立陶宛共和国代办处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